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我院举办“走进节气文化·感知传统内涵” 清明节文化交流活动
来源: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发布:2025-04-07 阅读:23

为进一步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于46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走进节气文化·感知传统内涵”的清明节文化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清明节为切入点,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形式,帮助在华留学生走近中国节气文化,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情感与智慧。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吸引了众多巴基斯坦籍留学生踊跃参与。通过观看节日介绍短片、聆听诗词赏析及传统故事分享等环节,留学生们对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意义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入地理解。在文化分享环节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巴基斯坦学生积极发言,用流利的中文或英文,从扫墓祭祖、踏青插柳到节气变换,结合个人学习与生活体验,对清明节这一重要节日进行了生动地阐释。他们不仅展现出扎实的汉语表达能力,更表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热烈反响。

紧接着,学院教师马治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同学们娓娓道来寒食节的由来及其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他通过讲述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忠臣介子推割股奉君、隐居不出,最终抱树而亡的感人故事,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马老师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忠诚”“感恩”纪念这些中华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现实意义,使文化不仅停留在节日表面,更沉淀于精神层面。活动中,中国学生代表姜汉实也进行了精彩分享。他结合自身经历,谈及家庭中清明扫墓的传统,细腻地描绘了节日中的庄重与感怀。他还现场吟诵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并向在场同学讲解了该诗所表达的节日氛围与民俗情感。此外,他还引入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向留学生解释其在农耕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拓宽了文化理解的广度与深度。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碰撞。通过中外学生的互动表达、教师的文化讲解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节日氛围营造,留学生们在感知节气之美的同时,更深入体会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生命与历史的尊重。许多学生表示,这样的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触碰、可感知的”,增强了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与信心。